今天與家人一行二十多人在尖沙咀一酒店吃自助午餐,以為我送行
這些飯局當然沒有特別,因為主角都不是我,飯局亦只是為了讓家人能相聚一下
過程亦不平淡,但帶出了一個問題
一個我未必有資格講,但一直也很想指出的問題
其實事情是這樣的. 話說我有兩位表姐都有孩子,大表姐有兩個,二表姐有一個
二表姐的兒子約三歲,說話都未講得好. 其實他亦算乖. 他的媽媽很愛小朋友,所以對他很疼惜. 一到達酒店,便為他準備飯菜
當二表姐把食物切小,再混進白飯時,她的兒子亦急不及待,趁他媽媽不為意時,一手拿起白飯往口內送,那時我還覺得他真聰明,懂得自己吃飯
當二表姐準備好後想向她兒子餵食時,她的兒子反抗,表姐即時發嬲,大吵大鬧,非常勞氣
看見如此情景,我不禁搖頭
不是因為她在如此高級的酒店大吵大鬧(那裡也真的很嘈吵)
而是她的兒子明明可以自己吃飯,為何要餵食,還要弄得如此不愉快呢
我以前曾獨自到英國旅遊,寄住英國人M的家中
M有兩個女兒,年紀都很小,小女兒當是走路也走得不好,說話也未懂
但M和他的太太,每次食飯時只會把小女兒放到嬰兒桌上,並放下嬰兒食物和膠餐具,然後便到一旁工作,從不協助
他的小女兒當然吃得困難,亦會吃得滿身污漬,但她享受用餐的時間. 香港的家長,為了要孩子吃飯,經常要互相追逐,家長一時勞氣,又要使用武力,最後弄得大家都不快,孩子更怕吃飯
我自小喜愛吃東西,所以我經常認為,吃飯必須要開心,享受,若然每次吃飯的氣氛都是這樣沉重,再好味的食物,也變得無味
家長經常怕孩子會餓壞,但有時小孩太頑皮,不肯食飯的時候,真的要讓他的經歷一下捱餓的滋味. 一餐半餐,對身體不會有害. 不信的話,看看非洲捱餓的孩子吧. 餓過,便知有食物多幸福.
另外一位表姐,他的兒子都七歲,雖然很聰明,但毫無禮貌.父母只顧孩子成績,不當作一會事.
我這幾年出外讀書和交流的經驗告訴我,其實香港的孩子是很聰明,很厲害,比其他國家的孩子,都很優秀.
關鍵在於父母是否肯放開他們的手,讓孩子自由自在地去趁
我身邊有很多香港同學,一開始見他們連自己也不懂照顧,一點生活常識也沒有
但過了一段時間,在沒有父母的幫助下,大多都會有進步
最重要的,還是父母要信任自己的孩子,讓他們獨立
成績不是不重要,但不是最重要,亦不能過於注重,一個能獨立的孩子,學習能力都不會差
外國有很多生活實例值得我們學習,香港家長反而不要過於著重某一,兩個所謂研究. 外國一年有上千萬個科研,每個所採用的樣本數目,研究人員的質數,研究方法是否正確,都存有很大疑問. 研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,但絕不應盲目信從其中的一兩個 (然後否定那些不合自己想法的研究)
這些飯局當然沒有特別,因為主角都不是我,飯局亦只是為了讓家人能相聚一下
過程亦不平淡,但帶出了一個問題
一個我未必有資格講,但一直也很想指出的問題
其實事情是這樣的. 話說我有兩位表姐都有孩子,大表姐有兩個,二表姐有一個
二表姐的兒子約三歲,說話都未講得好. 其實他亦算乖. 他的媽媽很愛小朋友,所以對他很疼惜. 一到達酒店,便為他準備飯菜
當二表姐把食物切小,再混進白飯時,她的兒子亦急不及待,趁他媽媽不為意時,一手拿起白飯往口內送,那時我還覺得他真聰明,懂得自己吃飯
當二表姐準備好後想向她兒子餵食時,她的兒子反抗,表姐即時發嬲,大吵大鬧,非常勞氣
看見如此情景,我不禁搖頭
不是因為她在如此高級的酒店大吵大鬧(那裡也真的很嘈吵)
而是她的兒子明明可以自己吃飯,為何要餵食,還要弄得如此不愉快呢
我以前曾獨自到英國旅遊,寄住英國人M的家中
M有兩個女兒,年紀都很小,小女兒當是走路也走得不好,說話也未懂
但M和他的太太,每次食飯時只會把小女兒放到嬰兒桌上,並放下嬰兒食物和膠餐具,然後便到一旁工作,從不協助
他的小女兒當然吃得困難,亦會吃得滿身污漬,但她享受用餐的時間. 香港的家長,為了要孩子吃飯,經常要互相追逐,家長一時勞氣,又要使用武力,最後弄得大家都不快,孩子更怕吃飯
我自小喜愛吃東西,所以我經常認為,吃飯必須要開心,享受,若然每次吃飯的氣氛都是這樣沉重,再好味的食物,也變得無味
家長經常怕孩子會餓壞,但有時小孩太頑皮,不肯食飯的時候,真的要讓他的經歷一下捱餓的滋味. 一餐半餐,對身體不會有害. 不信的話,看看非洲捱餓的孩子吧. 餓過,便知有食物多幸福.
另外一位表姐,他的兒子都七歲,雖然很聰明,但毫無禮貌.父母只顧孩子成績,不當作一會事.
我這幾年出外讀書和交流的經驗告訴我,其實香港的孩子是很聰明,很厲害,比其他國家的孩子,都很優秀.
關鍵在於父母是否肯放開他們的手,讓孩子自由自在地去趁
我身邊有很多香港同學,一開始見他們連自己也不懂照顧,一點生活常識也沒有
但過了一段時間,在沒有父母的幫助下,大多都會有進步
最重要的,還是父母要信任自己的孩子,讓他們獨立
成績不是不重要,但不是最重要,亦不能過於注重,一個能獨立的孩子,學習能力都不會差
外國有很多生活實例值得我們學習,香港家長反而不要過於著重某一,兩個所謂研究. 外國一年有上千萬個科研,每個所採用的樣本數目,研究人員的質數,研究方法是否正確,都存有很大疑問. 研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,但絕不應盲目信從其中的一兩個 (然後否定那些不合自己想法的研究)
Comments
Post a Comment